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2025年5月,國際細胞與基因治療協會(ISCT)發布了新版間充質基質細胞(MSCs)鑒定標準,終結了近二十年來關于這類細胞身份與功能的學術爭議。這一重大科學轉向不僅重新定義了MSCs的本質屬性,更為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與質控建立了全新框架。與2006年沿用至今的舊版標準相比,新版標準在細胞定義、鑒定指標和質量控制等多個維度進行了系統性重構,其變革深度與廣度堪稱細胞治療領域的里程碑事件。
新版標準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在于明確將MSCs定義為"間充質基質細胞"(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),而非以往廣泛使用的"間充質干細胞"(Mesenchymal Stem Cells)。這一術語調整絕非簡單的名稱變更,而是基于大量科學證據對細胞本質屬性的重新確認。
新版標準規定,若研究者仍希望使用"間充質干細胞"這一表述,則必須提供實驗證據證明細胞確實具備干細胞特性,如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。這一要求反映了科學界對術語準確性的高度重視,旨在終結長期以來因名稱混淆導致的研究可重復性問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06年版標準中的關鍵鑒定指標——“體外三向分化能力"(成骨、成脂、成軟骨分化)和“標準條件下貼壁生長"——在新標準中不再作為必需指標。這一調整承認了這些傳統"干性"檢測方法的局限性,它們無法有效區分真正的干細胞與功能更為專一的基質細胞群體